越接近考研越想放弃摆烂,这种心态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12-27 19:16:41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国内在线视频我不卡::[一一91pio.com一一] 在东北有句俗语,“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作为东北文化的“地标”,二人转早已名声在外。 知道的人多,但真正了解的却很少。甚至外界对这门民间艺术还有些偏见:有点土、有点俗。 当下,在被誉为“中国二人转之乡”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有一些年轻人选择放弃在商业化剧团赚钱的机会,留在非营利性剧团里,传承和创新纯粹、干净的二人转经典技艺。 2014年,“梨树二人转”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原名“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记者注)是梨树县最有影响力的二人转剧团,也是二人转创作、演出、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全国性基地。在二人转圈子里,大家喜欢称这个剧院为梨树剧团。 今年28岁的李广俊加入梨树剧团已经10年了。从小跟着奶奶和父亲听二人转的李广俊,很喜欢二人转的曲调和装扮,“只要听到二人转响起,心里就很舒坦”。 13岁时,李广俊进入戏校专门学习二人转,出师后就在不同的小剧场里唱戏。白天睡觉、晚上唱戏,有时需要迎合观众,说“脏口粉词”。一段时间下来,李广俊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没有技艺提升,更多是精力消耗。 直到赶上梨树剧团招人,李广俊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方”。在剧团里,有二人转老艺术家手把手指导,有经典曲目排演、干净的戏文、专业的乐团,也不用再过作息黑白颠倒的生活。 选择加入梨树剧团的二人转演员,离开的很少。“大家就是奔着唱好、传承好二人转来的。”和李广俊同年入团的彭丽说。 这几年,两人经常搭档参加省内和全国的各类比赛、展演,拿了很多奖。他们表演的《双菊花》还摘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去年年底,两人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八届德国“中国曲艺周”,把地道的二人转唱到了海外。 梨树剧团现在有90多名二人转演员,平均年龄32岁,有不少是95后。 85后的刘将军入团21年了。10多岁刚接触二人转时,他一听就困。逐渐了解后,刘将军对二人转的唱腔和绝活念念不忘。他说,自己的青春时光里,主角就是二人转。 40岁出头的赵丹丹是梨树二人转的第八代传承人、梨树剧团的团长。她15岁入团,2010年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梨树人对二人转的痴迷,一般地方比不了。除了大型院团,还有不少小剧团常年活跃在民间。 二人转唱腔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的说法。赵丹丹介绍说,梨树二人转古今文本库藏多达1791部,居全国二人转院团之首。 二人转讲究五门技艺:唱、扮、舞、说、绝。演员们不但得唱得好,扮相、舞蹈、说口、绝活也要拿得出手。 “功不成,不出师;戏不好,不登台。”这是梨树剧团传下来的规矩。 时代不断变化,剧团何去何从? 当团长10多年,赵丹丹多次面临选择。早几年,商业剧场二人转火爆,有人建议她,让演员出去商演,与剧团分成。可赵丹丹觉得,在商业剧场里,就得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让唱啥就得唱啥,这不是梨树剧团做的事。 一年前,一些演员开通了个人直播。起初,赵丹丹没干预。后来,她发现,有的演员晚上直播唱戏数小时,第二天嗓子都哑了,影响白天的排练。 赵丹丹叫停了演员们的个人直播。有的团员理解不了,选择离开,大部分人最终选择留下。 “在梨树剧团干,就别想着挣大钱,想挣大钱也唱不好二人转。”每次招新人入团,团长赵丹丹都少不了这句话。 为了更好地传播二人转艺术,也让演员们得到更多关注,赵丹丹决定让演员们白天在剧团视频账号上直播。 “坚守技艺和赚钱,是有取舍的。跑场子、开直播能赚钱,一心忙着赚钱,也就无心创作了。”刘将军说,在梨树剧团,演员们的收入不高,但也够养家。 “梨树是二人转之乡,这门艺术,需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赵丹丹说。 近年来,梨树剧团先后多次受邀赴法国、德国、爱尔兰、新西兰、坦桑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二人转艺术从梨树县走向了世界。 作为东北地方戏,二人转和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存在着地域局限性,面临着如何不断传承和创新,如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难题。 梨树剧团的人才储备,用的是“续麻”模式。赵丹丹说,就像用麻绳编辫子,不等一根用完,另一根就已经准备好了。 剧团的演员们有的毕业于戏校,有的是通过“师带徒”由老师推荐入团,还有采取“以团代班”、剧团自己发现和培养的人才。 “要让二人转和剧团有生命力,就得动起来。”赵丹丹说,剧团每年会分批邀请二人转艺术家为团员上课,把艺术家们的绝活留在梨树。此外,还会给每一位演员提供参赛、展演和走出去的机会。 每次拍戏,剧团都要分成3个组。每个组的地位相同,各自排练,同台竞争,谁演得好就选谁上台。 如果3个组不相上下,赵丹丹就和团里6位副团长一同商量,从表演的细微之处来确定最终人选。赵丹丹说,不怕被埋怨,因为剧团里的剧目和演出足够多,每个演员都闲不着。 “不论资排辈,有能力就有机会。”95后二人转演员许志明说,入团当年就分到了大戏的独唱角色,第二年就演了男主角。 演员不断推陈出新,作品也在与时俱进。 为了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赵丹丹带着团员没少尝试。 送戏下乡,是剧团每年的重要任务。团员被分成多个小分队,一年要下乡演出150多场。今年,还进行了上百场的线上直播唱戏。 目前,梨树剧团的短视频官方账号有粉丝近80万。直播中,经常有00后留言,表达对二人转的喜欢,还感慨“是不是自己老了”。一些评论让演员们哭笑不得。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二人转不仅“不土”,反而很“时尚”,剧团的短视频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主题为“万物皆可二人转”的系列小视频。通过演员们前后对比的演唱和剪辑手法,让大家了解当下很多流行歌曲都借鉴了二人转的曲牌。比如,歌曲《罗刹海市》借鉴了二人转的“靠山调”,《我的家在东北》借鉴了二人转的“红柳子”。 近年来,剧团在戏文内容、时长、表现形式上进行了不少创新尝试。在题材上,从传统的才子佳人、男女情扩展到家庭、邻里、同事等各类人际关系。既有家长里短、伦理道德,也有普及法律知识和提倡保护环境的内容。 梨树位于黄金玉米带,是产粮大县,剧团就创排了以禁烧秸秆、保护黑土地为主题的剧目《五嫂请客》《黑土情》。此外,剧团还创排了歌颂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的剧目《守岛夫妻哨》,以及普及民法典的剧目。 为了适应当下的观赏节奏,剧团把二人转的传统大戏,在保留经典片段的同时,创排成10多分钟的短戏。而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演出时的服化道也更加精美。 这两年,梨树剧团还成立了宣传小分队,每天拍摄演员们的台前幕后、逸闻趣事,剪辑成短视频发布。 不仅如此,梨树剧团还启动了“二人转+”模式,把二人转与红色文化、廉政教育、“三农”发展、法律宣传等相结合,让二人转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