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学生忆童祥苓:他曾是几亿中国人心中的男神

发布时间:2024-12-27 05:54:40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一一91pio.com一一]最近,旅居新西兰的中国姑娘小麦非常开心,虽然距离蛇年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她已早早开始剪窗花、买灯笼和贴对联,并热情地向身边的外国朋友“种草”(推荐)春节。 是什么让她如此快乐?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中华文明理念的世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 “春节申遗成功,对我们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小麦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年我要邀请身边的各国朋友来和我一起‘过大年’!” 近年来,在更大范围走向世界的,不只有春节这个传统的中国年文化。从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到与时俱进的“国潮”魅力,再到科技与文艺碰撞融合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如今,中国文化“出海”又“出彩”,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最炫民族风”。 非遗海外“圈粉”呈现中国魅力 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持续“圈粉”,彰显文化魅力。成功申遗的春节,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全球约1/5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已在世界各地深入民心。 2023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级“世界年”。2024年春节,“火出圈”的广东省揭阳市普宁英歌首次登陆英国伦敦“欢乐春节”活动,吸引现场超过70万人、上百家媒体围观共赏。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认为,春节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重在一个“和”字。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借着春节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向世人传递,增进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往来。“可以说,和平是春节作为人类非遗的重要标识。”萧放说。 “从东南亚到欧洲,不仅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当地民众也将春节视为自己的节日,他们还将本土文化融入春节的节庆活动之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认为。 “本次申遗成功本身,也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春节所彰显的人类一致性和文化创造力的认可,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文化期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朱刚说。 就在春节申遗成功的第二天,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中国“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三个非遗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非遗文化正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极具艺术价值和独特文化内涵的中国非遗,已经成为诸多外国人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中国非遗正以传统民俗、文创产品等不同形态成功“出海”,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非遗的故事。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