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时间丨北京大学走出的“80后”县委书记

发布时间:2024-12-01 02:52:21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重庆北碚区夜场KTV公司招聘男模/外场模特-教育委员-+Q:-:4397301:-:底薪5000-10000以上,可日结/周结/月结,详情咨询了解:-:{在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分享台上,国家植物园(北园)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苗苗兴奋地向园林行业的青年从业者展示近年来国家植物园的兰花展照片,其中包括生肖文化、冬奥会滑雪等多个精品展览。图片中争奇斗艳的各式兰花及小景,引得游客纷纷排队拍照。 对于王苗苗而言,培育兰花就是她身边的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她关注到新加坡植物园的案例,“看到当时新加坡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我想后续北京开展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可以借鉴的一定是兰花培育!让那些原生的、濒危的兰花也可以走进城市、走进北京”。 但首都花园城市建设,仅仅只有园艺师的设计以及园林从业者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引导居民参与也是应有之义。 当园林行业有了自己的青年“朋友圈”,这群青年园艺师聚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1月17日,以“青遇园林共创美好 花园城市奋斗有我”为主题,首届园林文化传承发展青年学术研讨会暨园林青年人才发展联盟成立仪式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 会上,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北京林业大学等25家单位共同成立园林青年人才发展联盟,共同签署发布《园林青年人才发展联盟协同发展协议》,并由青年代表宣读倡议书。 园林青年人才发展联盟的一个讨论主题是,如何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助力。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青年教授王思元根据自己在北京街区更新中的经验提出,“社区的持续发展需要有社区居民的长期投入和参与,但如何平衡专业设计和居民参与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社区花园能够在没有政府长期投入的情况下自给自足,形成良性循环,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王思元分享了自己在北京花园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经历。作为最早进行实践的学者,她设计了一个由社区社工带领孩子们一同种植的花园,设计师只提供了花园设计的载体,具体种什么、怎么种则交给小朋友们协调安排,由家庭来承担具体的浇水或种植任务。 “让园林专业人士作为技术指导,让居民成为花园城市建设真正的参与者,这个活动的最终发展规模程度是超过我们想象的。”王思元说,“通过让社区中真正热爱园艺、真正洒下了汗水的参与者加入,居民出门就能见到花草,在社区中有了家的感受,就会更加爱这个社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青年工程师孙晓慧深度参与了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微花园项目,她说:“设计师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中承担的角色,就是在不同的过程和阶段提炼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让居民通过认养的方式参与到花园城市的建设中,居民参与度提升,也解决了社区运维的压力。” 社区花园以小见大,可以看到花园城市的整体建设,孙晓慧认为,社区花园的营建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它是向复杂体系里融入精细化社群的过程。在城市花园的建设中,融合很重要,过程也很关键,最终的目标是达成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养护队负责人田刚提到,社区花园建设中常常遇到资源分配不均和管理不善的难题。田刚分享了自己下沉到东四街道的基层工作经历,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当地人文条件建立社区花园。他认为,通过帮助居民养成自己研究、养殖的习惯,可以有效推动社区花园长期可持续发展。他希望未来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社区管理机制,增加社区成员的热情,帮他们实现自主管理。 “园林青年人才发展联盟为青年园艺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设想法或者方案,我们去实践,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对花园城市的建设很有好处。”田刚说,“我相信我们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所以我始终保持着激情、热爱”。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风景院院长王忠杰在发言中表示,“花园城市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关键。我相信抓住绿色转型发展,园林绿化事业一定会助力国家城市转型发展”。 中国园林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杨秀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合作就能打造行业更加耀眼的未来。希望园林青年人才发展联盟可以为园林行业拓宽‘朋友圈’,真正推动园林行业活起来。活动之后,也希望所有联盟单位可以继续探讨,争取有更多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合作模式,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成立联盟的意义所在。” 实习生 刘又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谭思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