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海岛余生一集爽看

发布时间:2024-12-11 21:03:39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8050午夜二级A级黄::[一一91pio.com一一] 12月8日,雨花台区图书馆5楼自习室。这层楼于今年9月起延时开放至晚上9时。 雨花台区图书馆根据当地读者特点设置的“软件人才专架”。 易峰在社交平台用各种关键词搜寻关于雨花台区图书馆的内容。 雨花台区图书馆,一位读者将书包挂在桌面挂钩上,这款挂钩根据一位初中生读者提供的样品定制。 12月8日,易峰在整理雨花台区图书馆的书架,他利用有磁性的水平尺将图书码齐。 12月8日,江苏南京,易峰在雨花台区图书馆的自习区巡馆。本文图片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宇龙/摄 40岁这年,南京市雨花台区图书馆忽然来“网感”了。因为一位上任不满两年的新馆长,它有了网名、网友、粉丝、“小作文”和“恶评”。有人点名让馆长体验旁边读者“键盘敲不停”的噪声,有人在直播间为“雨图”刷“人气票”。 把“雨图”送进社交网络的人是馆长易峰。他今年54岁,一个人完成账号内容更新、直播,回复评论和私信。他说馆里没这笔经费,个人义务做,很多网言网语他看不懂,摸索着话题和标签,回复几乎每一条提及“雨图”的帖子。在图书馆电梯里遇到读者,他会“求关注”。刚刚过去的11月,他直播13场。8月以来,他回复了超过1万条私信。 易峰说,馆员身兼数职,数他最“闲”,就担起“大堂经理”的职责。如果把这位馆长的社交媒体账号汇编成一本工作日志,关键词会是:厕所闭门器、无损木桌面挂钩、占座治理、剩余座位实时播报…… 有读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常在“雨图”5楼自习的人都认识馆长。到全国各地体验图书馆的读者王天说:“感谢馆长身体力行的服务,我们多次见过你,虽然不知道你的姓名。但我想,当你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就走进了更多人心里。” 流量里的摇摆 12月7日是星期六,晚上的雨花台区图书馆,5楼自习区坐满了人。江苏省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将在8日进行,这次省考有超过10万人报名。 易峰说,馆里“(准备)考公、考研、考编”的人不少,有的学到晚上9点图书馆关门,还去收费自习室继续学。他不敢打扰备考的读者,在办公室里开直播,说评论区5个人“扣1”,就展示朗诵才艺。 原本冷清的直播间热闹了一些,读者请他朗诵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沉醉到底》。他预告,省考结束,放松闲聊,下一场直播兑现。 看起来刚刚“起号”的“雨图”,经历过一次退网。 今年6月,易峰听同事说有个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想趁休病假创建一个账号。平台的规则是,如果用“雨花台区图书馆”命名,需要用能证明资质的文件。易峰怕图书馆担责,就注册了一个个人账号,发图书馆相关的信息,用户名是系统默认的一串随机字符。 易峰不敢说自己是馆长,两个月攒了741个粉丝,已经把他吓住了,他注销了账号,怕读者发表争议性言论,给图书馆带来负面影响。 也是在那两个月里,一些肯定图书馆的声音传来,易峰又摇摆回去了,下决心做账号。 兼任采编部、技术部主任的束晓光在“雨图”工作了13年。他说行业内评价图书馆,“参考咨询”这一项很重要,即馆员对读者在利用文献和寻求知识、情报方面提供帮助。 易峰2022年年底上任时,图书馆已经搬到新址一年多。曾经它开在菜市场后面,“看不见黑头发”,如今年轻读者变多了,它的服务要跟着变。 束晓光说,新读者需要什么,这事儿困扰了图书馆很久。馆里有收集咨询或读者意见的平台,问题是很多读者不知道,信息反馈不及时。在图书馆行业里,这是一道普遍存在的“墙”。 “用社交媒体主动拥抱读者,而不是让读者被动匹配图书馆的规则。”束晓光介绍,过去“雨图”用参考咨询平台,每个月能收到两三条咨询或意见,“触网”之后,“私信”一下子就多了。 易峰在直播时说,要多做创新“才能吸引到像你们这样见过很多世面的年轻人到我们这来”。他想着,和年轻人交流就要用他们喜欢的符号,回复或评论时总会在大段文字后面加上表情包,他能熟练运用“狗头”“飞吻”“害羞”“偷笑”“抱拳”和“笑哭不得”。 等私信已经满足不了易峰,他每天用简体和繁体中文在社交平台检索“雨图”关键字,比如“雨花台区图书馆”“南京雨花图书馆”,看到批评的帖子一定会回复和发私信。有时候,“雨图”会把他带向雨景拍摄教程。 他失眠,粉丝越多越焦虑,经常吃药辅助睡眠。8月做手术切除胆囊后,他还没彻底康复。有人建议他每周固定时间直播,因为身体状况不稳定,他没办法确定。 王琳是“雨图”的线下读者,也是线上粉丝,她说,自己会为馆长“捏一把汗”。易峰则觉得图书馆适合自己,“我不算文人,但是我喜欢为文人服务”。12月9日晚上,这位馆长再次打开直播,镜头里,他的鬓角显得比现实中更白。他朗诵了王琳推荐的《沉醉到底》:“……为了不被肩头的光阴压垮/为了忽略时间的重担的碾压/您必须一醉到底/长醉不能停……” “螺蛳壳里做道场” 周末的“雨图”是最满的,12月8日,星期天,记者在图书馆周围走访,看到雨花台区的市民中心、检察院、数据局等排布在道路两侧,很难发现,档案馆边的露天台阶会通向一家有5层馆舍、6400平方米、5.4万多册藏书的图书馆。很多人第一次来,问过安保人员才敢向里走,一些听障读者可能在这一步放弃。 易峰的经验不算多,他是从雨花台区文化和旅游局产业管理科调到图书馆的。更早之前,他做过电台记者、管过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他是图书馆的“门外汉”,但他眼睛“尖”。 有位读者想借一本书,他让负责采购的同事关注,同事反问:“我们图书馆现在沦落到要为一位读者来服务了吗?” 易峰听完感到震惊,他想下力气增加读者“黏性”,改变原来的状况。 他抓的第一件事是环境卫生。为了向读者证明地板足够干净,可以直接放书包,不用放在邻座上占位,他用手指在地面上画一下,直接去抹自己的脸。 之后,他又研究图书馆里的各种数据。 “去年一整年通过‘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为432位读者采购了1473册图书,我们花了53685块两毛5分2。”在12月4日的网络直播里,他向一位读者介绍活动,随口背出数字。 “干了这一行,如果一些基本数据都不知道,怎么来服务?” 办公室主任夏宁认识易峰20年,是多年的工作搭档。他记得,在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时,易峰开私家车跑企业问信息。一位市相关部门领导曾说,易峰身上永远带着U盘,里面是雨花台区所有文化经营场所的信息。 区人大代表过大江曾来提意见,为什么其他图书馆一人能借8本、4本书,“雨图”只能借两本?后来,他和易峰聊了很久,发现馆长能回答很多问题:有多少藏书,以日、月、年为单位,读者流量分别是多少。聊到最后,这位区人大代表问,“雨图”有什么困难。 易峰说了一个读者建议不断但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全南京没有搞延迟服务的,应该只有我们一家。”在南京,很多区级图书馆已经有了24小时阅读室。过大江承诺,一定会努力推动这件事。 雨花台区人民政府官网上一份《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记录了这件事的后续,区文化和旅游局对过大江的答复中解释了延迟服务两个难点:第一,“雨图”所处位置属于机关办公用房,水电等相关物业统一由园区负责,机关事务管理局17点半会关闭空调。第二,“雨图”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身没有造血功能,经费来源依靠政府相关部门。今年的延迟开放经费未纳入今年的财政预算。同时,文旅局表示,正在协调解决空调用电问题,并准备把延迟开放所需经费纳入明年的财政预算。今年9月起,“雨图”5楼延迟开放到晚上9点。 推出延迟服务的两个难点,也是这座区级图书馆长期面对的窘境。易峰介绍,图书馆设在雨花台区文化大厦内,写字楼的建筑功能对图书馆而言存在先天不足,无法实现读者心目中完美的“分类分区分片”。去过全中国很多图书馆的王天给它的“安静指数”扣了一颗星,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解释,在“雨图”,接电话要坐电梯到一楼或二楼,有人“懒得下去”,就在电梯口、洗手间打电话,那些地方完全不隔音。 建筑是易峰短期内改变不了的因素,他想,那就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严贝妮近年来持续研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主要依赖政府支持,县区级图书馆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相比省、市级的图书馆,它们的经费普遍比较紧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三条,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引入社会力量,是公共图书馆优化自身阅读资源供给的思路之一。 “两年不到,你可能没发现这栋楼发生了变化,但你会发现‘螺蛳壳’里面的‘道场’发生了很多变化,理念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易峰说。比如,“雨图”是南京市首家把读者服务工作全部交给第三方运营的区级图书馆,通过招投标引入南京新华书店为读者开展服务。 困难也还在,今年9月以来雨图延迟服务需要向服务团队支出的费用还是一笔“欠账”,要等来年经费到位才能支付。 挂钩、“社恐”与股民 一位住在18公里外的插画师觉得雨花台区图书馆是“自由职业者的理想办公室”,她自称在馆里工作效率惊人,决定每周都要来一次。那位插画师有着或许是职业赋予的画面感:看法语书的白发奶奶、电脑屏幕上有“密密麻麻图纸”的制图人才、自学中医营养学的中年女士――透过素净的打扮、短发、婚戒和几大本儿童中医养护书籍,她猜测那是一名“宝妈”。 在某自由职业者打卡雨图的网络视频下,有人评论道:“让给有需要的人,(图书馆)不是收容所。” 谁是有需要的人――易峰说自己不会作这样的判断,他的理念是“一位读者,一本书”。他把任何一位读者没有体验到图书馆的“温度”视作馆长失职失责。他说,得到读者的一条建议或意见,要做的不是去思考这个建议是否合理,而是看能不能实现。 有读者建议,地板再干净,放书包也不合适,挂起来最好。馆员试了各种尺寸、材质、款式的挂钩。后来,有个上初中的小读者,从家里带来一种不会损坏桌面的轻便挂钩,图书馆就对照着定制了一批。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学生陈策是“雨图”的“老读者”,图书馆还在菜市场边时,他就去读书学习。在一份课题报告的文末,他致谢“雨图”。在陈策看来,读者提建议是“自我服务”,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再服务人,形成良性循环。他养成了习惯,看到一些书被放错位置就转手放回原位,没办法马上解决的,他就去社交平台和馆长“私聊”。 渐渐地,易峰发现读者们整体又独特的文化气质。《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流行文学书被借得最多,哲学类书籍鲜有人光顾。馆里坐着很多“社恐”,一位读者发私信提到这个词,易峰要搜索才知道是“社交恐惧症”的缩写。“社恐”读者告诉馆长,自己找不到座位,又不好意思麻烦馆员去和占座的人沟通,“带着一种失望的心情离开图书馆”。这件事让易峰很受刺激,觉得失去了一位读者的信任。后来,王天经常看到易峰巡馆,劝人不要占座。王天不知道背后的故事,却也认为“一些内向的孩子能避免开口”。 易峰印象最深刻的两位读者,一位每天都来图书馆炒股票,但一直很自觉,从不占座。另一位是个年轻的父亲,把易峰当成“打卡机”,一来图书馆就发消息,迟来一会儿也会说明情况。这位读者有时发私信给易峰,请他帮忙让周围人打字声音轻点。易峰接到“任务”,小心翼翼地去处理,全程不和他对视,避免引起读者矛盾。后来,这位读者又投诉“对面的人一直在抖腿”,易峰开始意识到,投诉者很焦虑,似乎没办法沉下心来。“但如果漠视他,他可能会成为又一个失望的读者。” 王琳工作之余做手语志愿者,接触了很多有障人士,曾对易峰提到无障碍设施。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她坚持“当面聊”――“只有线下通过表情、神态,甚至肢体动作,才能够完整表达。”手语志愿工作让她说话习惯搭配手势,比如,说明“雨图”无障碍坡道角度正好时,她会用手比画出角度不同的坡面。 过去,她更愿意去一处24小时读书室,但那里疏于管理,有一晚她遇到一名男士,焦躁地翻书、不停地朝她看,后来径直走来问:“美女,你经常来这儿吗?” 到“雨图”后,王琳收到馆长的承诺:晚上延长服务期间一定有女性馆员在场。 “一张很大很大的书桌” 很多读者要在图书馆待一整天,吃饭是刚需。有人打“12345”问,图书馆员工吃的机关食堂,能不能向读者开放。易峰认为不该冷漠阻止读者把外卖、盒饭带进来,就委婉地告诉他们:饭香和书香不能融合。 “雨图”附近有家餐厅,老板两口子为生意不好发愁。易峰想解决读者的吃饭问题,就去这家餐厅做了一次“吃播”,展示餐厅的菜品和价格,后来他又悄悄去了两次,检查饭菜质量,宣称“如果不好,我会立刻撤销所有宣传”。 这显然超出了图书馆馆长的职责范围。学者严贝妮介绍,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1931年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包括“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早期的图书馆就是静态的,它强调实体馆藏,关注文献本身。”严贝妮说,现代的图书馆不是“藏书阁”,而是动态的、多功能的信息服务机构。现代公共图书馆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始终不变的核心是要为读者提供便利。 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这个“核心”格外重要。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严贝妮指出,县区级图书馆是被统计在内的最后一级。作为基层图书馆,它们和群众的联系是最密切的,要为城镇和乡村居民提供均等的文化服务。 严贝妮走访全国多地的基层图书馆发现,它们具有一种先天优势:“坐落于哪,就可以建成什么模样。”在县区级图书馆里,地方产业、文化和大众阅读文化可以相互结合。 一位“雨图”读者,曾读过《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书,看到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参照当地特色,引入了碑帖、书法类书籍。于是这位读者建议“雨图”考虑雨花台区信息产业公司的借阅需求。易峰说,图书馆已经作了相关尝试。2023年,南京市软件业务收入中,雨花台区占比近40%,“就像北京的中关村”。“雨图”服务团队为了吸引读者,带着书,午饭时间去软件谷的食堂门口摆摊。 从地图上看,“雨图”被政府机关单位、软件公司和住宅社区包围,附近没有大型商圈。易峰估计,他的大部分读者不是顺路过来,而是专程来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它是区别于居住、工作地点以外的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在我国,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功能已是共识,其中“休闲”功能被凸显放大。易峰认为,“雨图”要再升华一步,成为“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哪怕“寄存10分钟”也好。 通过社交媒体,读者王天为“雨图”写了一段长文,结尾是:“在一切都很快的时代节奏里,在贩卖焦虑的洪流中,感谢为需要图书馆的人们,提供一张很大很大的书桌,大到可以摆放下所有的课本和充满期待的未来。” (应受访对象要求,王天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宇龙 记者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